初二数学怎么学自学能力的培育是深化学习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加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习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由于数学知识的无矛盾性,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只是加深拓广而已。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 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同学为什么听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或者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因为没有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学,没有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力求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来学去,知识还是别人的。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只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能独立解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 抓基础,讲方法 很多同学对最基本的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主要有三点: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别状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不能灵活运用。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还有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基本定义和知识点的记忆,导致解题时想不到必须要哪些知识点,导致错误。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假如你不能将内容烂熟于心,又怎么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有的同学认为上课听懂了,就等于自己会做了,其实不然,听懂了和自己会做了是两码事,上课光听懂了还不够,课下的学习还要及时跟上。这里就涉及学习方法问题,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课下学习',这是每个同学都应掌握的方法。当然,上课听课时要适当做笔记,主要记录〔老师〕补充的一些课本以外的内容和习题。然后利用课下时间多做题,做题后大脑对此部分知识的印象比较深化,容易记忆和长期储存。另外,还要对所做的题目适当分类,进行整理归纳,只有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内容,才能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假如解决不好,在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