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民生改善成果述评 温暖民心的幸福乐章 ——十八大以来民生改善成果述评棚改房里传来阵阵欢笑。1000 多万户家庭已“忧居”变“宜居”,“5 年内再改造1000 万户”的承诺,掷地有声;溪沟水涧飘来缕缕荷香。6000 多万农民从人居环境整治中受益,“到 20XX 年完成至少 6 万个建制村环境整治”的目标,备受期待;七村八寨铺通条条坦途。2 万个贫困村已搭上交通扶贫的“快车”,“20XX 年前为特困地区再建 10 万公里通村路”的消息,鼓舞人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改革进展的成果正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守底线,增收入,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牵系在心,一年来多次深化贫困地区调查讨论。在太行山深处的农家土炕上,在湖北恩施的挂坡地上,在包头狭仄的棚户区里,在湘西土寨成片的柚林中……到处留下他们察民情、问民生的身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XX 年翻一番”,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小康的新指标。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意味着我们不仅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更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让百姓切实分享进展硕果。全面建成小康,就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饭碗”多起来。经济增速放缓,与之密切相连的就业却创出历史新高。1—9 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 1066 万人,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900 万人以上”的目标。与 20XX 年同期相比,多增 42 万人。就业创新高,创业环境也更宽松。10 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和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为居民自主创业降低了门槛,千千万万个草根创业者将续写“创富”神话。全面建成小康,就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让“荷包”鼓起来。十八大以来,各省相继出台具体的收入倍增计划。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XX9 元,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7627 元,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增加收入,尤其要盯住“底线”。截至今年 9 月底,全国共有 24 个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高达 18%。全面建成小康,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十八大以来,扶贫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