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老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理解和尊重是前提 老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因此,老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当一个老师不同意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对老师的信任度降低,与老师的沟通就会停止。 二、爱心和关怀是关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老师的爱心能驱使老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老师的爱,对学生的进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讨论表明:“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因此,老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模仿,提高教学效果。假如老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三、尊重和欣赏是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老师的认可与尊重。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老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老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欣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欢乐。 老师对学生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在与学生沟通,老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要求,无论是面对全体的要求、评价,还是针对个人进行的谈话、写信等,都是为了达到老师的教育目的——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