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质疑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同学敢于质疑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同学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同学的紧张心理,使同学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正确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老师〕要与同学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同学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三年级《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我给每组的同学发了一个长方形纸片,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当即就有同学问:不知道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我接着问:这个问题要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小组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很快就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老师善问只是为同学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问才为同学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纳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同学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一个人假如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同学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勇于质疑。 精心创设矛盾,让同学善于质疑 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同学思维探究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同学的好奇心理,培育同学质疑的主动性。这种好奇心理往往能促进同学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究活动。 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的时候,教学进入学习之前,我留下一按时间让同学质疑问难,一个同学提出: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我听到这个质疑以后,没有马上表态,更没有提出反驳看法,而是把质疑的问题当成新的认知冲突,因势利导,引导同学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我为同学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究材料,接着耐心地等待大家的讨论和探讨。在组织沟通时,我启发同学充分发表看法,同学经历了猜想(假设)――论证――施行――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得出从高位减起,一次看两位,不够减时,也要向前一位退 1,不过要先退 1,再写上差。最后我通过问题:课本上为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同学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同学熟悉到有些方法无论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这样,既使同学熟悉到这段学习的收获和意义,又没有给质疑的同学留下一丝一毫的损害痕迹。而是有效地特别了同学的主体地位,使同学再一次获得了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