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 【内容提要】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是宏观调控权的配置和行使,但学界对此讨论尚十分薄弱。本文着重探讨了宏观调控权方面的几个基本问题,即宏观调控的合法性及其权源,宏观调控权的配置,行使宏观调控权的原则、力度,以及宏观调控权的独立性等,以说明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对于宏观调控法理论和制度的完善的重要价值。【关键词】宏观调控权/合法性/权力配置/权力行使 基于经济法上的“二元结构”假设,2000 年第 5 期。),现代国家的基本职能,可以归结为公共物品(publicgoods)的提供,其中包括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适时适度地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由于宏观调控及相关制度具有极大的外部性,因而对于宏观调控的实施和相关制度的构筑必须慎重,以尽量减少宏观调控对经济活动的负面效应。 现代市场经济的进展与制度的关联日益密切,制度已逐渐被视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因素”。各国的实践表明,无论是鼓吹市场经济的自然演进,还是强调外力推动,实际上都并不完全排斥国家的经济政策或宏观调控。我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后发国家”,宏观调控被认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财税、金融等领域所取得的一些调控成果也为此做出了佐证。但是,我国目前主要还是侧重于宏观调控的政策实施,对于宏观调控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建构,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讨论上,都还十分欠缺。为此,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来讨论解析宏观调控问题。 通常,权力/权利被视为法学讨论上的核心范畴;与此相应,宏观调控权亦应在宏观调控法讨论中居于核心地位,但学界的相关讨论尚十分薄弱。在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宏观调控权方面的几个较为基本的问题,包括宏观调控的合法性问题、宏观调控权的配置、行使宏观调控权的原则、力度,以及宏观调控权的独立性等问题,这些探讨对于完善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和制度甚为重要。 一、宏观调控的合法性 宏观调控的合法性问题,是讨论宏观调控权首先要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有助于认识宏观调控权的来源和产生基础等问题。宏观调控的合法性包括其在法律、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合法性。其中,法律上的合法性是最直接、最受关注的。假如某项宏观调控行为在法律上不具有合法性,则在强调法治的情况下,其效力就会受到质疑和削弱。因此,从合法性的角度,宏观调控首先就被分成了具有合法性的宏观调控和不具有合法性的宏观调控。 从法律上说,具有合法性的宏观调控应当是由具有宏观调控权的主体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