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精心设计问题提问要抓住正确的时机 同学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提问只要抓住正确的时机,就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三年级"可能性'一课时,〔老师〕让同学进行摸球游戏,接着,老师拿出一个布袋子,告诉同学,袋中装了黄、白两色的乒乓球共 8个,请男女同学各摸 10 次(摸后放回袋中),黄色代表女生,白色代表男生,摸完后统计结果,看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多,所代表的那一方就获胜。同学兴高采烈地摸球。最后统计结果,黄球摸出 14 次,白球摸出 7 次。老师这时宣布女生获胜。此话一出,立即有男生不服气,并提出质疑:袋中黄球和白球的个数可能不相等。老师让同学充分发表看法后,把袋中的球展示给同学看,结果黄球 6 个,白球 2 个。这时全班男生大叫,游戏不公平,游戏不算数。老师提问:"游戏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同学说出"黄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大;白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 再比如:"图形的变幻'一课,老师再让同学能够充分感知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后,再让同学说一说图形 A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 B 的?同学就能很好理解。 提问要层层深化,富有层次性 随着同学年级的升高,掌握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这老师的提问就显得更加重要。你的问题让同学思索起来富有挑战性,就能促进同学积极思索主动探究。而老师的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推动、环环相扣。 比如教学"整除'一课时,老师提问:"2 能被 4 整除,4 能被 8整除,2 就能被 8 整除;12 能被 24 整除,24 能被 96 整除,12 就能被 96 整除。那我们能不能说:A 能被 B 整除,B 能被 C 整除,A就能被 C 整除?为什么?请举例说明'这样马上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同学的思索更加深化。 2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重视学习方式,产生自主学习愿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同学自主、合作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让同学在不断地尝试与合作沟通中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同学进行的一系列的思索、推测、实验、验证、概括活动,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学会学习的意义上讲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尝试性、探究性。因此,让同学不断地尝试,是组织同学进行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我在教学"量一量'、"画一画'》时,请同学尝试独立探究摆数的方法,如:先请几位方法不同的同学演示"量一量'、"画一画'的方法,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导同学比较、分析归纳出:不重复不遗漏的量化所有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