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语言魅力还语文风采 展语言魅力还语文风采 文 艾小芹 摘 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语言文化有着特别的魅力。语文老师应好好挖掘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还语文课堂原有的精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文字;魅力 一位蜷曲在地的盲人,一张风吹日晒的纸。“我看不见”四个大字静静地呆在纸上,正如人行道上行色匆匆的人们,一切都是那么无声无息……一位诗人在纸上悄悄地用浓墨添上了几个字“春天来了”不久路人纷纷解囊,帮助这位不幸的盲人寥寥四字,足现语言的魅力,而日夜玩味着语言的语文老师们,面对如此富有张力的语言,我们似乎没有理由再让我们的语文课干瘪下去了,我们理应好好挖掘语言这一宝藏,还语文课以原本的精彩。 语言文字,魅力何在? 一、想象,在这里驰骋,世界随此而丰富 常言道,言有尽而意无穷,由于语言文字本身的模糊性,非确指性,所以语言文字往往会给人带来远远超出其本身的绝妙享受。 《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雨中黄树叶,灯下白头人”曾经深深地敲击过我的心灵,反复咀嚼其中意味,一股悲楚顿涌心头:面对萧萧雨境中的白头老翁,除了悲悯之外,更有一种垂垂老矣,行将就木的人生巨大的无奈袭上心头……无穷意味就浓缩在这寥寥十字当中,如何让孩子体味这丰富的意韵呢?教学中我便逐层呈现这样的意象,“树叶”“黄树叶”“雨中黄树叶”,在这几重意象的比对之下,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把那份同情与怜悯投向了这在风雨中飘摇,不久即将消逝的枯黄树叶。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把诗歌下句悄悄展现出来:“灯下白头人。”孩子们跟着这五个字,荡开思绪:一个冷风吹袭的深秋之夜,雨点敲打在树叶上,几片枯叶悠悠而下,即将完成它生命的最后旅程……而雨,依旧淅沥着;屋里,孤盏下,一位白发老者,耳听雨声,眼望孤灯,悠悠愁思溢满双眼……此情此境不仅给人视觉冲击,更给人心灵震撼。人生感悟顿生。 如此意韵丰富的语言,在文本中大量存在,在诗歌中更是数不胜数,只要潜心地触摸,它往往能造成“山虽一阜”“期间环绕无穷”“树虽一林”“此中掩映不尽”的无穷想象。这样,借助想象,文本的内涵意韵便渐渐显露出来。同时,再加上读者的自身阅历、知识储备、内在性情等因素的介入,文本世界便丰富起来,“立体”起来了,甚至产生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阅读境界 。 二、理解,在这里深化,思想随此而深刻 也是在备课之余,又一次被这些只字片语击中,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思想的深邃语言的独到。 “瓦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