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原则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原则_第1页
1/9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原则_第2页
2/9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原则_第3页
3/9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原则[日期:2025-11-26]来源:结防科 作者:肖亮[字体:大 中 小] 随着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深化开展,大量的肺结核病人被发现并纳入治疗管理,病人在治疗中出现药物副反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更好的防治药物副反应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治愈率,下面我们将一些常用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其处理原则、方法及预防知识介绍给大家,供各位参考。 一、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异烟肼(INH) INH 为全杀菌药,可强力杀灭细胞内、外环境中快速增殖和慢速增殖结核菌,其不良反应有: 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⑴ 末梢神经炎 其发生与剂量(特大剂量发生多)、体内 INH 乙酰化速度(中、特大剂量下慢乙酰化发生多)、及营养不良、酒精中毒、妊娠等因素有关。 ⑵ 中枢神经系统 可诱发癫痫发作、并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抑郁、嗜睡、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少数反射亢进、肌肉震颤、运动障碍、听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多梦、妄想、幻觉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2.肝损害 一般多发生在治疗前 3 个月、常为单纯性、临时性、可复性转氨酶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停药后转氨酶可迅速下降、重新治疗多不再上升;少见黄疸或肝坏死。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与剂量无关。 3.其他 少见的不良反应还有皮疹、药热(过敏反应)、男性乳房增大、女性月经失调、血液异常(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紫癫、再生障碍性贫血)、便秘、排尿困难、心律失常等。 (二)利福平(RFP) RFP 为全杀菌药、对间歇生长的菌群具有比 INH更强的杀菌作用。其不良反应有: 1.胃肠道反应 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肝损害 与 INH 出现的肝损害相似,一般可以继续服用;若出现黄疸、肝坏死或同时合并过敏反应,则应停药。 3.过敏反应 包括过敏性休克、流感样综合征(发热、流感样症状群)、呼吸道综合征(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气促)、皮肤综合征(轻者单纯皮肤瘙痒、重者出现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上述几种综合征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合并出现、多见于 RFP 间歇用药时。 4.血液学异常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 5.其他 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骨软化、关节肿胀、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脱发、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休克(血压下降、虚脱)、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致畸形作用(尤其是在早期妊娠的头 3 个月内)。 (三)吡嗪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原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