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康复:是通过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从而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康复评定:是对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进展趋势、预后和转归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定。肌张力: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肌力: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的力量。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活动时所通过的运动狐。因关节活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故关节活动度也分为主动和被动活动度。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 随 意 收 缩 使 关 节 活 动 时 经 过 的 运 动 狐 , 被 动 关 节 活 动 度(PROM)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狐。许多病理因素可使关节活动度发生改变,而检测 ROM 是评定运动系统功能状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P1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指人们为了独立生活而每日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独立的社区活动等方面。包括基础性或躯体性日常生活活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步态分析:利用力学的概念、分析手段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和对人体行走的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讨论方法。步行周期: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成为一个步行周期,在一次步行周期中,每侧下肢都要经历一个支撑相(站立相)和摆动相(迈步相)。平衡功能:指人体所处的一种姿态或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所需姿势的过程。 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平衡反应: 指当平衡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是人体维持特定的姿势和运动的基本条件,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作出的保护性反应。分类:1.一般平衡反应 2.特别平衡反应(①保护性伸展反应 ②跨步及跳跃反应)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磁和温度等物理因子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利用力学因子,徒手或应用器械和仪器进行运动训练以治疗病伤残者,恢复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