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提问技巧有哪些提问要贴近同学的思维认知水平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必须建立在同学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数学学习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熟悉过程,每一节课都贯穿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演变,所以老师设置的问题要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提问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把同学的思维由已有的知识引导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真正学懂、学好新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熟悉公顷〞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体会到学习公顷的必要性,我进行了这样的预设。出示信息:爸爸买一台〔电脑〕用去 500000 分钱;妈妈步行每分钟走 5500 厘米;一头肥猪体重约 200000 克。提问: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看法?同学思索后回答:我认为这些数据选用的单位太不合适了;我觉得这些数据选用的单位太小了;我认为不同的状况下应该选择不同的单位,不然很难看。通过电脑、走路、肥猪等同学日常生活中能理解的“旧知识〞,引导同学得出“不同的状况下应该选择不同的单位〞富有创见性的回答。 提问要激发同学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必须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同学的兴趣。〞这是托尔斯泰对教学的经典论述。新的课程标准把“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依据每节课所授的内容,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同学把数学用于生活,让同学量一量教室的长、宽;量一量课桌、书本的长和宽;量一量家中家具的长和宽、爸爸妈妈的身高;测一测爸爸妈妈的体重。这些都能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又使同学从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又如,在学习了“利率、利息〞等概念后,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题目:“今日,爸爸把这月领到的工资1600 元存入银行,所存定期三年,那么三年后的今日,爸爸取钱时,可取回多少元?〞这样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容易激起同学的兴趣。同学通过调查,了解了银行利率,并应用自己刚学的百分数知识,通过实际计算,得出了正确答案。同学不仅巩固学习知识,了解了金融知识,而且增长了见识,培育了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同学的数学能力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和进展的。 2 数学老师提问技巧一 提问要注意角度 同学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产生探究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是积极思维的内部动力。老师利用同学的好奇心,以同学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提出问题,能够使同学把想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