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解析教学重难点老师备好课、上好课,所提供的数学资料和信息是丰富多彩的,这为我们确定课堂教学的难点问题制造了有利条件. 不过资料信息提供的教学难点,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和同学已有的知识水平. 从当前的课堂教学的现状来分析,同学学习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远远超出资料信息中所确定的教学难点,这就涉及到难点的定位问题. 难点定位过低、过多的话,很难使同学集中注意力;难点定位过高,原来属于教学难点的问题,由于老师的疏忽或备课不充分,多数同学的学习障碍没有及时得到排除,这也有违课堂教学要面对全体同学的宗旨. 所以,正确的定位依据是:在保持面对全体同学的基础上,综合合计同学的知识底蕴和学习能力,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难点. 在确定教学难点的定位上,值得引起我们警惕的是老师往往注重同学知识上的难点,而忽视培育同学学习能力上的难点,在教学时既要同学学会,更要同学会学,在这样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下确定教学难点,就比较科学合理,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以讲授新课时的例题教学为例,多数老师上课生动活泼,但有些老师上课显得单调呆板. 前者既重知识传授,更注重能力培育; 后者只满足于同学听懂、学会. 显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难点的定位上也不同. 教学效果也不同,前者,课后的巩固学习、书面作业,多数同学能得心应手. 而后者,一定数量的同学,对变化了的习题感到一筹莫展、难以下手; 从而产生了对学习数学的怕苦畏难情绪. 这就涉及到同学的能力问题,同学能力从哪里来,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少不了老师日积月累的长期培育. 对老师来讲,培育同学学习能力要比传授现成的知识要困难得多,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也往往集中在同学学习能力的培育上,我们要知难而进,不能躲避教学难点. 突破教学难点,老师要采纳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灵活地加以突破. 一是抓住核心问题从中间突破,然后逐个击破难点,在分散难点的基础上最终突破核心难点. 二是通过构造法引导同学克服难点,通过同学对题意的了解和熟悉,思索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可以是画图、列方程、列表格,也可以通过排列、组合和集合等方法理清条件和问题的关系. 清楚解题思路、扫除学习障碍. 三是通过复习铺垫,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四是通过同学预习,减轻教学的难点. 五是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操作、演示来突破难点. 六是换种说法或换个角度,启发同学化解难点. 七是可以采纳将错就错的办法解决难点. 说到将错就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