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桥梁共振讨论得现状与进展趋势及预防共振得措施列车通过桥梁时将引起桥梁结构得振动,而桥梁得振动又反过来影响车辆得振动,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得问题就就是车辆与桥梁之间振动耦合得问题 。人类自 1825 年建成第一条铁路以来,便开始了对列车与桥梁相互作用讨论探究得漫长历史过程。1849 年 Willis 提交了第一份关于桥梁振动讨论得报告,探讨了 Chester 铁路桥梁塌毁得原因。在随后得近 100 年时间内,由于当时力学水平、计算技术、方法及手段得落后,讨论中通常将车辆、桥梁简单地瞧作两个独立得模型,在这种模型里,机车车辆被简化成单个或多个集中力,或者将其各种动力因素简化为简谐力,而桥梁被处理成均布等截面梁,采纳级数展开得方法进行近似得求解,这些方法基本上只能算就是解析或半解析法。20 世纪 60、70 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得出现以及有限元技术得进展,使得车桥耦合振动讨论有了飞速得进展,从车桥系统得力学模型、激励源得模拟到讨论方法与计算手段等都有了质得飞跃,人们可以建立比较真实得车辆与桥梁计算模型,然后用数值模拟法计算车辆与桥梁系统得耦合振动响应,美国、日本、欧洲与国内诸多学者为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得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车辆模型、桥梁模型以及车桥系统耦合振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本文就车桥耦合振动得讨论思路、车辆分析模型、桥梁分析模型、轮轨接触关系、激励源、数值计算方法 6 个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列车~桥梁耦合振动讨论得现状与进展,总结在上述 6 个方面已取得得一些讨论成果与结论,同时,指出目前讨论工作中存在得尚待进一步完善得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开展上述领域得讨论作了初步探讨。1 车桥耦合振动讨论得现状20 世纪 60、70 年代,西欧与日本开始修建高速铁路,对桥梁动力分析提出了更高得要求;同时,电子计算机得出现以及有限元技术得进展,使得车桥振动讨论具备了强有力得分析手段,这极大地促进了车桥耦合振动讨论得向前进展。日本在修建本四联络线时,对车桥动力响应做了大量得理论讨论、试验讨论与现场测试工作。通过分析轮轨横向力、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与车体加速度来讨论列车走行性,通过确定桥梁挠度与轨道折角得允许限值来保证列车行车得舒适性与安全性要求,并对桥梁得竖向、横向刚度做出了相应得规定。日本得讨论工作以松浦章夫为代表,松浦章夫在讨论确定中小跨度桥梁得竖向挠度限值时,采纳得车辆模型为半个车辆(半个车体、一个转向架及两个轮对)得半车模型,只考虑车体得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