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时间/30分钟基础巩固1.水稻的高秆对矮秆是显性,现有一株高秆水稻,欲知其是否是纯合体,下列采用的方法最为简单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观察后代的表现型B.与一株矮秆水稻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C.与一株高秆水稻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D.自花传粉,观察后代的表现型2.[2018·岳阳模拟]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3.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将甲袋子内的小球(D∶d=1∶1)总数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总数(D∶d=1∶1)的10倍,之后进行上百次模拟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K14-1A.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B.该变化脱离了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C.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于1∶2∶1D.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4.蛇皮颜色的遗传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甲:P黑斑蛇×黄斑蛇→F1黑斑蛇、黄斑蛇;乙:F1黑斑蛇×F1黑斑蛇→F2:黑斑蛇、黄斑蛇。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黄斑是隐性性状C.甲实验中,F1黑斑蛇基因型与其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D.乙实验中,F2黑斑蛇基因型与其亲本基因型相同5.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将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在25℃条件下培养得到的成体果蝇为长翅,但在35℃条件下培养得到的成体果蝇为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5℃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突变成了残翅基因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环境温度决定的C.在35℃条件下培养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得到的残翅性状是不能遗传的D.如果有一只残翅果蝇,只要让其与另一只异性的残翅果蝇交配,就能确定其基因型能力提升6.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同时每代淘汰隐性个体,F5个体中,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A.1/32B.1/16C.2/31D.2/337.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8.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个牛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性状;反之,则无角为显性性状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性状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性状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的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性状9.[2018·江苏泰州中学四模]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图K14-2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图K14-2A.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B.4种皮毛颜色都存在纯合子C.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D.该图示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0.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表:实验一实验二P黄色子叶甲×绿色子叶乙↓F1黄色子叶丙绿色子叶1∶1P黄色子叶丁↓自交F1黄色子叶戊绿色子叶3∶1请分析回答:(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2)从实验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是显性性状。(3)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4)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中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