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考试说明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实质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3.分离定律发现的实验过程(假说—演绎法)4.分离定律的内容(1)研究对象:控制的遗传因子。(2)时间:形成时。(3)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4)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中,随遗传给后代。正误辨析(1)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用豌豆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3)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4)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5)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一胎产仔四只,一定是3黑1白。()(6)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中携带者的概率是1/2。()教材拓展[必修2P7]本来开白花的花卉(该种花卉为自花受粉植物),偶然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怎样获得开紫花的纯种呢?1.遗传学核心概念及其联系(1)基本概念的联系图5-14-1(2)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辨析图5-14-2①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5-14-2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②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5-14-2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③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5-14-2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3)遗传学研究中5种交配类型的比较交配类型含义应用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相互交配的过程①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②将不同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③显隐性的判断自交一般指植物的自花传粉,但有时也指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①连续自交并筛选可以不断提高种群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测交待测个体(F1)与隐性纯合子相可用于测定待测个体(F1)的基因型、产生的配子交的类型及其比例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是一对相对概念若正交为♀A(性状)×♂B(性状),则反交为♀B(性状)×♂A(性状)若正交为♀B(性状)×♂A(性状),则反交为♀A(性状)×♂B(性状)常用于判断某待测性状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2.分离定律实质的解读(1)细胞学基础:图5-14-3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图5-14-3由图可知,基因型为Aa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和a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2)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3)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4)适用范围: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命题角度1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分析1.[2018·甘肃天水一中模拟]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父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B.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C.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紫花(♀)×白花(♂)和白花(♂)×紫花(♀)D.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某小组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都是高茎。用F1进行实验2,发现子二代(F2)中,高茎数目约为矮茎的三倍。实验2采用的方法是()A.正交实验B.反交实验C.自交实验D.测交实验命题角度2考查遗传学核心概念及其联系3.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①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②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XAY、XaY属于纯合子③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④A和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两个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属于性状分离⑥检测某雄兔是否是纯合子,可以用测交的方法A.2项B.3项C.4项D.5项4.[2017·全国卷Ⅲ]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