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目录《自动控制理论》课程建设标准................................................................................1《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建设标准............................................................................7《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标准..........................................................................13《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建设标准..........................................................................19《自动控制理论》课程建设标准《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一直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核心课程之一,同时在控制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学习《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本科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学习《线性系统理论》、《自适应控制》等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重要标志的“3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之一的控制论的核心内容,《自动控制理论》除了直接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服务外,同时也是一般性的动态系统(比如经济系统、生命系统、信息系统、环境系统等)分析的重要工具。随着自动控制理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也在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自从2002年以来,电气工程学院通过校级重点课程项目“《自动控制理论》课程建设”对全院各专业的《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整合。该课程面向电气工程学院的自动化、测控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所有本科生开设,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革新,教学模式多元化成为了传统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如何将枯燥的东西生动化,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复杂的结构具体化,深奥的理论简单化,都体现在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实效性与合理性上。为此,我专业相关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本着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尝试,以全面提高《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一、课程教学团队1.课程负责人:曹敏,硕士2.课程团队:二、课程教学内容1、教学大纲序号姓名性别学位职称1曹敏女硕士副教授2杨靖男博士教授3覃涛男本科讲师根据学校本科培养方案,该课程已制定有2013版和2016版教学大纲,明确了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课程内容为了解决“自动控制理论”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我专业教师根据专业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突出重点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研究系统的特性,即稳定性、动态性能、静态性能。“稳、快、准”贯穿了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和频域分析的过程,在讲课过程中又以工程上应用广泛的频域分析为重点和难点,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控制论”的思想方法。而对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内容则略讲,或某些随着科技的发展,由计算机代为处理更为合理的问题,如高次微分方程的精确求解、高阶系统性能指标计算、尼科尔斯图的绘制等,则让学生课余自学,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节省了课时注重介绍控制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为使课程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感。教学过程中增加MATLAB软件的应用,减少讲授系统根轨迹绘制、频率特性绘制的内容,而将重点放在应用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进行工程分析与设计上,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以课程应用型改革为导向加强校正内容的学习,增加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实例,数字PID控制等,提高学生运用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另外,在讲授过程中,还结合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相关内容进行演练,使学生掌握如何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能力与知识目标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常用的数学模型,理解自动控制原理在实际自动控制系统中起到的作用。熟练运用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