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学习新闻的写作方法。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进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系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进展做贡献的信念。【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教学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谁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在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一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就是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今日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二、写作背景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日,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 1-3 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 2025 年 10 月 15 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写发射的环境、写到杨利伟以及描写发射时,“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的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这样的描写还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去,中国人在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就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实现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激情澎湃,对祖国的进展充满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种描写式导语的写法容易起到引人入胜效果。本文的第一部分即导语中,作者对这个航天壮举加以评论,是谓评论式写法。在描写发射情景之后,又对其意义作了阐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他表露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倾向、观点,而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这件大事的倾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