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 总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性质、任务和讨论法一、性质和任务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讨论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也就是讨论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讨论对象:各种作物群体 9 粮、棉、油、糖、绿肥、饲料等)。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间的关系是必须讨论的。2、任务栽培作物包括作物、环境和措施 3 个环节。作物栽培学的任务是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实行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二、理论基础1、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总论与各论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三、特点和讨论法1、作物栽培的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有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长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变动性。2、作物栽培的讨论法:田间试验法(产量对比法)、生物观察法、生长分析法、发育讨论法、生长发育讨论法、模拟模型讨论法。四、作物栽培学的新进展1、叶龄模式与模式化栽培(计算机模拟仿真栽培)2、作物智能栽培3、轻简型栽培:作物直播栽培、再生栽培技术、4、反季节栽培5、物化栽培6、作物分子栽培7、作物清洁栽培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一、农业的发生二、世界各地最早种植的作物三、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四、我国作物的来源第三节 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一、作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作物的多样性二、作物的驯化和制造驯化、挖掘、制造三、作物引种及引种原则1、作物引种的概念与理论2、作物引种原则:生态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克服限制因子、引种作物逐步适应。四、作物的分类1、按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析喜温作物、耐寒作物;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定日照作物;三碳 C3 作物、四碳 C4 作物;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2、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其它作物(如嗜好作物)(3)饲料和绿肥作物:有豆科的、有禾本科的、也有其它的。第四节 我国古代作物栽培的特点和经验一、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天人合一”二、我国历代的种植业传统――精耕细作1、“深耕细锄”、“粪多力勤”、“少种多收”2、“盗天地时利”3、“地力常新壮”(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