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为何笑打平儿——《 红楼梦》人称代词妙用例谈李德波 《 红楼梦》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平儿笑道:“好,白和我要了酒来,也不请我,还说着给我听,气我。”晴雯道:“今儿他还席,必来请你的,等着罢。”平儿笑问道:“他是谁,谁是他?” 晴雯听了,赶着笑打,说道:“偏你这耳朵尖,听得真。” 这里,晴雯为何要赶着笑打平儿,实是人称代词“他”在作怪。 词汇学把人称代词分为三类,即第一人称“我、我们、咱们”等,第二人称“你、你们”等,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等,这些词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由于是指称人物的,因而随着人物身份地位的不同,其用法也不尽相同。在现代生活中,“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的身份一致,地位相等,因而人与人之间组成了“你—我”式的平等关系。而在《红楼梦》 的礼教社会里,君臣、父子、夫妇、主仆、上下等人物的身份地位有着径渭分明的界限,人们在对话的称谓则甚是讲究的;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闹出笑话。如第三十一回中,晴雯不慎跌断了宝玉的扇子,遭宝玉指责后甚是气愤,这时,袭人便过来劝说。 (袭人)推晴雯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尽管袭人与宝玉之间关系不薄,但是她最多也只是一个较体面的丫头而已,无论何时也不可能和宝玉一起成为“我们”的,因此,经晴雯的奚落后,她才发觉“是自己把话说错了”。 “三纲五常”的礼教思想严重地束缚着人们,因而,“下人们”对自己的主子是不能以“你—我—他”相称的。但《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有时却偏偏违背这个“旨意”,故意的让人称代词对举,实收“以一当十”之效。如第五十五回写探春持家,凤姐料定她要拿自己开刀以压服众人,便嘱咐着平儿要沉住气,配合好探春。且听她们的对话: 平儿不等(凤姐)说完,便笑道:“你太把人看糊涂了。我才已经行在先,这会子又反嘱咐我。”凤姐儿笑道:“我是恐怕你心里眼里只有了我,一概没有别人之故,不得不嘱咐。既已行在先,更比我明白了。你又急了,满口里‘你’‘我’起来。”平儿道:“偏说‘你’!你不依,这不是嘴巴子,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