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典 诗 歌 语 言 鉴 赏一、学习目标:1.把握炼字题型的解题技巧。2.把握分析句题型的解题技巧二.考点解析 考查方向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三.古诗语言特点高度的凝练性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艺术的变形性 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3.主、宾换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叶梦得《贺新郎》)“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4.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5.定语位置。A、定语挪前 例 1、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例 2、刘叉《从军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例 3、陆游《昼卧》: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B、定语挪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