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课标解读1.以土地资源为例,认识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并理解其主要特征。2.结合中外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经验,知道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我国在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中进行的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方面成功的经验。●新课导入建议由我国“3·12”植树节和《土地复垦条例》的出台进行设问,导入新课——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流程设计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了解植树造林对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作用。2.了解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的措施。3.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措施。1.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重点)2.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难点)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1.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植树造林。2.防护林带的类型:水源涵养林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3.目的: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4.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防风林、保护性犁地、梯田、轮作、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1.我们为什么要大规模植树造林?【提示】 植树造林的理由: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保持水土抵御风沙,③进行碳中和,④人类生存保障,⑤创造经济价值,⑥履行责任环保教育,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⑧亲近自然回馈自然等。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1.科学开发土地的原则(1)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2)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3)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2.土地整理(1)目的: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2)我国农村用地的现状: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3)(4)主要方式:退宅还耕、塌陷区的土地复垦。2.为实现全国耕地保有总量 18 亿亩的目标,你认为今后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提示】 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多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质量差、开垦难度大、生态环境限制因素多,因此,今后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是土地整理。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导思】 1.我国营造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这些防护林起到了什么作用?【提示】 “三北”防护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减轻旱灾的作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