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喧闹、喜庆气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3、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喧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纳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开门见山,直接出示课题,齐读课题。2、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预习过课文了吗?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1)出示课文新词榛子 栗子 蜜饯 掺和 又甜又黏 小贩 娴熟 末庙 同桌间互读、齐读(2)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引导从课文里找出句子。(“找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师: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3)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有哪些习俗?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后课件出示。 名称 习俗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打扫除,把吃的准备充分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店铺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二、再读课文,领悟写法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的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引导学生经过沟通懂得: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天的内容是详写,其余的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三、细读感悟,感受年味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的腊八节。场景一:腊八1、读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一天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人们很忙乱)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可以看出来)3、重点理解句子““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①、从语段中的哪些词最能看出人们很忙?(家家都)②、“农业展览会”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