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与设计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爱动脑筋,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较仔细,学习习惯较好。有少数学生由于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相对弱些,希望能通过老师、家长、同学等各方面的配合与帮助,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育发明与设计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发明与设计》教材借鉴国外美、日、德、英、法等技术教育先进经验和理念,充分考虑未来社会对技术课程的需要,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进展的学生观、动态生成的知识观、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技术观及建构性的学习观和互动式的教材观,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进展。发明与设计课程以“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进展学生的一定发明能力和设计技能力”为主要任务,以“高起点、有特色、能操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这里的“高起点”主要是指立足于较高的理论视野,体现全新的教材设计理念;“有特色”主要是指在体现地方课程教材的一般要求的同时,形成具有一定品牌意义的“特色课程”;“能操作”即指所设计的课程具有实施上的可行性。 教材的设计特色在于:(一)超越学科局限,整合技术与设计。基于技术课程所具有的整体性和设计课程所具有的综合性,发明与设计不仅通过技术概念、技术原理、技术方法、技术精神与态度等技术教育要素与工具、材料、工艺、方法等技术因素在科技活动中的有机融合、互相渗透,体现出一定的整合特征,而且通过强调各分支学科之间、技术各类别的具体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技术与语文、数学、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基础知识的紧密结合,强调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伦理、心理、环保等思想或视角的有机渗透,体现出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整合特征。(二)突出技术素养,强调探究与制造。本教材以“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发明素养”的培育与进展为主线,它鼓舞学生在掌握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发现身边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可能存在的答案作出分析,并通过调研、收集证据、构思、制作等活动进行设计,通过试验、评价、优化等活动来探究,以进展自己想象力,开拓自己的思维力,培育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注重共同建构,协同项目与主题。教材的编写以“共同建构”的有效性学习活动为具体线索构思和组织教材,以“主题为引领、项目为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