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以英释义”贸易术语教学方法讨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以英释义”贸易术语教学方法讨论 【摘要】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贸易术语历来被列为教学重点及难点。采纳何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贸易术语并灵活地运用,是许多任课老师在不断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以学生在理解贸易术语中的难点及易错点为切入点,总结出“以英释义”这一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详述了这一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与其他同行老师探讨。 【关键词】 贸易术语 教学方法 以英释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外贸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各个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交易条款的内容及制定方法,从而能完成一份外销合同的签订,为后续的单证、跟单课程打好基础。价格条款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交易条款之一,而贸易术语是价格构成的必备要素。因此贸易术语的学习可以说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因教法、学法不当,学生常感困惑,老师也倍感苦恼。贸易术语因其仅由三个大写字母组成,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中国学生的来说,尤为抽象。为此,笔者试着还原其语言环境,以英语释义为主,从多方面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根据本人连续三届教授这门课程的经验,相对传统教学,此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贸易术语。 一、“以英释义”教学方法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国际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用于报价的一种“语言”,由三个大写英语字母缩写而成,如 FOB、CFR、CIF。每个贸易术语都代表一定的含义,用不同的贸易术语报价,买卖双方承担的责任、义务、费用、风险均不一样。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学生需完全掌握这些知识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掌握这些知识难度颇大。表现为很难记下每个贸易术语的中文含义,不能分清不同贸易术语方式下该由买、卖哪一方办理国际货运保险、国际运输、进出口报关等事宜。某些同学对贸易术语的学习产生困扰,主要原因是在“学不得法”的情况下,采纳死记硬背的方法,以期记住这些知识点。以最新的国际贸易术语惯例《INCOTERMS 2025》为例,其解释了 11 种贸易术语,学生若在没掌握规律的情况下,死记硬背每种贸易术语的含义、买卖双方应承担的责任义务,根据人体记忆遗忘规律,必定会出现记不住、记混淆的情况。 贸易术语以英文字母的形式出现,但国内教学知识点均以中文形式显示。若不能合理地为两者建立联系,学生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