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考向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讲高考(1)考纲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概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的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命题规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高考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考察的内容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本考点的重点内容,其为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可贵的经验教训,往往与其他的政策甚至不同国家的政策进行比较考查,应该好好掌握;对斯大林模式一般多考查对其评价,也就是经验教训,而且多联系苏联实施的政策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的政策进行考查;苏联经济改革命题重点在于对三人改革的内容以及评价,而且往往与斯大林模式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当时美苏关系等联系起来综合命题。从考查的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为辅。要注意本考点与中国政治经济及美国罗斯福新政相联系出题。例1(2018年全国Ⅲ卷文综历史12)12.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点睛:本题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切入点,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内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斯大林逝世后,其继任者企图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但均没有能够突破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这一经验教训对于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例2(2018年江苏单科历史18)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C2.讲基础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1)国际:帝国主义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俄武装干涉(2)国内:①列宁开始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俄国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企业不论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4)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2)工业:①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②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4)分配制度: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评价(1)性质: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2)积极方面:①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②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3)消极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1)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2)经济:①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1925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初步好转(3)政治: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考点二斯大林——回归“理想”的模式探索核心词: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2.主要表现:涉及领域集中体现影响经济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政治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最终集中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