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浅析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浅析 摘 要: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能否独自承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负荷,可通过在平常训练中刻意调动其积极性,并加强基本功练习,熟练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训练;并改善积极、仔细的训练态度,增强自信心,通过教育、心理辅导各种手段,使运动员能够正确的评估自身水平,并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再盲目自大,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竞赛、训练,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心理活动;训练方法 散打运动是一门内容丰富、有用性强的运动,它表现在技法、智能和胆勇上的对抗,是以直接追求攻防最佳效果为目的的对抗运动。身体接触性强、危险性大,从而对练习散打的运动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影响着技术水平的发挥,在平常的散打训练、竞赛中常常看到或听到某些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身体素养都很高的情况下,由于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出现了动作变形等情况而惨败于比自己差的运动员,令人惋惜。所以,在训练方面,应该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借鉴一些好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养的培育和训练,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以使其提高应付实战的能力。在日常散打训练和竞赛中除注重运动员技能素养、身体素养的训练外,还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一些科目和内容来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素养。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散打训练的始终,使技能素养、身体素养、心理素养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散打运动水平。而且通过对散打队员的观察、试验和调查,结果证明有心理训练的运动员无论在实战精神面貌方面、抗击打能力、训练竞赛等方面都比无心理训练的队员要好,充分证明了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1 散打的特点、心理基本素养及心理活动气质表情 1.1 身体对抗、变化迅速 散打是一对一且直接追求攻防最佳效果的激烈对抗,是一个开放性运动项目。对抗攻防技术要求运动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适应实战和竞赛要求,所以运动员的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竞赛是双方在同一时间、一定空间内展开的。运动员必须根据自身和对手的态势决定竞赛的战术、战略。因此,要求运动员在攻守迅速转换、情况随时发生变化的条件下,独立地积极思维并付诸于战术行动。 1.2 保持距离、攻防有序 为了达到最佳的攻防效果,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估量距离和空间推断能力。“远踢”、“近打”、“贴身摔”必须建立在对距离正确估量的基础上,适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