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课题一: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课题一: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3—54 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 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学问的根底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熟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预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老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学问,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老师出示第 53 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 24 人,女生有 19 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数 + 加数 = 和 (2)一班有 43 人,其中男生 24 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 加数 (3)一班有 43 人,其中女生 19 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 加数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展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学生答复后,老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答复: “与第(1)题比拟,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老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老师提问: “假如撇开题里讲的详细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答复后,老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然后启发学生想: 依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答复后,老师进展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 54 页,读一读书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