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子坪滑坡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建议柑子坪滑坡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对柑子坪滑坡的地质构造、岩性,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分析,针对滑坡病害体特征,进行滑坡治理方案讨论,可供类似地质灾害治理借鉴。 【关键词】:滑坡;成因;治理 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柑子坪滑坡为汶川地质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威胁对象为洪福村 5 组 25 户 67 人和右侧冲沟沟口的工厂的生命财产。同时受滑坡威胁的村道,是洪福村重要的交通线路,为该村村民耕种、赶场及学生去往学校的要道,间接经济损失约 1000 万元;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法律规范》,危害对象等级划为三级。为了保证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根据勘察报告[1]和可行性讨论报告[2],进行柑子坪滑坡治理方案讨论。 2、滑坡基本特征 2.1 滑坡区地貌形态与边界特征 滑坡位于柑子坪左侧洪福村五组后缘山坡,隶属于洪福村 5 组。滑坡前后缘均有乡道通过。该滑坡所在地形属中低山区,地貌特征属低山地貌,地形总体趋势呈东高西低。 该滑坡平面形态上呈“簸箕状”。地形总体趋势呈东高西低,滑坡后缘平缓,中部较陡,前缘较缓,坡度分布 20-45°;局部垮塌和农田开垦,导致微地貌发育。滑坡边界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微地貌特征、变形迹象及岩土差异的变化。1#滑坡以到坡后村道外侧裂缝为滑坡后缘,高程 800.00-812.00m,后缘相对比较平缓,坡面角度 0-10°,因下挫局部呈反向坡。滑坡后缘东面稳定坡体平均坡度60°,表层基岩出露。左侧以冲沟为界,右侧以后缘裂缝进展为界。经过对滑坡现状调查分析,1#滑坡以中间微山脊为界,左右两侧呈现不同的滑动方向;针对以上情况,将 1#滑坡以中间山脊为界分成两部分:左侧(B 区)、右侧(A 区)。据现场调查,A 区北侧剪出口位于滑坡前缘陡坡中上部,南侧剪出口位于陡坎底部; B 区剪出口位于前缘村道外侧陡缓交界处。 1#滑体整体斜长约 90-140m,滑体前缘宽约 230m。该滑坡后缘高程 800~812m,前缘高程 765~773m,相对高差 27~47m,潜在滑移方向为 272°,坡面面积约 19431m2,坡体土层平均厚度 10m,坡体体积约 19.4×104m3,规模为中型。 2.2 滑坡体变形特征 据当地居民介绍,该滑坡长期处于蠕变阶段,据长期监测数据,滑坡后缘年均沉降 10-20cm,且变形时间则主要集中于暴雨季节;但汶川地震之后,变形呈明显加速趋势,2025 年至今平均年沉降20-30cm。其中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