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用“由头”让文章“看头”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60 分钟左右的写作时限,高中生写的议论文大多讲的是一些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往往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缺少新颖性的冲击力。怎么办呢?要想用什么“速成法”让思想还比较稚嫩的高中生立马“立论独到,语出惊人”起来,那实属“拔苗助长”;而学习杂文的手法,找一个比较巧妙、抢眼的“由头”来让临场议论文顿生“看头”,倒是一个“可望(阅卷者的阅卷心理)亦可即(写作者的写作能力)”的办法。杂文的话题,起头时常常举事例为由,杂文写作中称这种事例为“由头”。即话题“由头”,议论的“由头”。从写作原理来说,它可以使读者知晓你的议论缘何而来,从而回避了“凭空立论”;从写作技巧来说,它可以使杂文开篇就顿生“事趣”,从而牵引着读者一步步地追随你的议论。既然“由头”有如此神效,那么议论文中如何来用好这一写作诀窍呢?下面我们通过品读一篇习作,来解读操作“由头”的两个要领。【佳作引路】我选择向你致敬几年前,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让我感慨良多的文章。说的是瑞典首都著名的“街头一景”,一位目光呆滞的老人每天凌晨都会准时来到街头做“立正,稍息”的动作,态度认真,表情肃穆,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后来作者在与社区警察的一次聚餐中得知,那位老人原来是皇家骑兵队的一员,在一次演习中,马儿受惊,为了保护在场的其他人,他死死地拽住缰绳,被马拖了三百多米……醒来后,他忘记了一切,唯一没有忘记的是“为国王守街”。面对着这样一位执著的老人,任何人都不能不肃然起敬。也许有人会被他保护他人的壮举所感动,然而我更看重的是他醒来后唯一记得的事——他的职责。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只要将他将职责放到心的最高处即可,然而这又是无比艰难的。一个人为了自己的职责而死是伟大的,然而倘若他的意识已死去,而他的精神却因放不下他的职责而不愿死去,这又是一种怎样的伟大啊!现如今,社会上弥漫着一股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阴风,人们忠于职守的意识正在日趋淡薄。有些从事社会底层工作的人在内心里压根就瞧不起自己的职业,他们自然也不会懂得职责的意义;而有些身居高位的人只看到了“职”和它带来的各种“利”,早就将“责”忘得一干二净了。商人看不到职责,所以才有“苏丹红一号”“三鹿奶粉”之类事件的发生;政府官员看不到职责,所以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其结果又如何呢?老百姓买东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