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学习目标】1、了解集合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属于”关系;熟记常用数集专用符号;2、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3、能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1 、阅读教材第 2-3 页前两段,回答下列问题(集合的含义) <1>边城高级中学学校全体高一学生能否构成一个集合?<2>高一的所有女生能否构成一个集合?<3>剑桥英语词典的所有英语单词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构成集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能构成集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通过以上分析,你能给出集合的含义吗? 结论:<1>能.<2>能.<3>能;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那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教学效果】:此部分自学效果相当成功,学生们都能快速的理解教学内容.2 、阅读教材第 3 页思考下面第 1—3 段,回答问题(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4>如果用 A 表示黄冈实验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组成的集合,用 a 表示黄冈实验学校高一学生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二年级的一位同学,那么 a、b 与集合 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4>a 是集合 A 的元素,b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用符号表示即为、.亦即. 【注意】:我们一般用大写字母 A、B、C、...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 a、b、c、...表示元素【教学效果】:自学效果明显,老师稍加点拨重复即可.3 、阅读教材第 2 页最后一段和第 3 页前两段,回答问题(元素三大性质) <5>大于 3 小于 11 的偶数能否构成集合?(引申:你能说出它们的元素吗)<6>我国的小河流能否构成集合?(引申:若不能,为什么?若能,你能说出它的元素吗?)<7>问题<5>、<6>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8>由实数 31、23、34、31 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你能说出原因吗?)<9>问题<8>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10>由实数 31、23、34 组成的集合记为 M,由实数 23、31、34 组成的集合记为 N,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吗?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此类比实数相等,你发现集合有什么结论? 结论:<5>能;<6>不能;<7>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即任何一个元素要么在这个集合中,要么不在这个集合中,这就是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8>3 个;<9>互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