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皿 【豆 IⅡ!皿:■■■■■■●■—■■■■■■■■■匝匣 凹 函暖豳黧黧墓蒸蒸。j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展为文化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因特网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对文化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使跨文化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特点、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及我们应实行的对策。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因特网作为传媒与传统大众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互联性,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凭借计算机的互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同样的信息。与传统大众媒介相比,它具有如下特征:开放性、数字化、互动性、包容性、便捷性等。网络传播对我国文化 t 设的影响上述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对我国文化建设影响极大。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首先是对汉语地位的冲击.据有关部门统计,当今世界已有 150 多个国家联在了因特网上,毫无疑问这将为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沟通提供了更为直接、更为便捷的条件。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因特网上的文化传播是极不平衡的。据《计算机世界报》年发布的有关统计数字,在因特网上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中,中文信息分别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了 85%以上。这一事实表明,英语已经形成了计算机和网络霸权。由此下去,伴随着计算机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将会越来越疏远汉语,并由此造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失落。其次是对文化管理制度的冲击.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经济运行的方向和过程全部由政府来控制,政府既是经济活动的组织者,也是经济实体的所有者。这种情况反映在管理体制上,则是高囝度集权的中央管理模式.一个政府对社会其他方面的管理模式往往也和经济管理模式有着内在的联系,高度统一的经济管理同样也要求要有高度统一的对其他事业的管理。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文化竞争与挑战面对网络上的英语狂潮与文化冲击,世界各国都在实行措施,以期逐步形成能够与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相抗衡的强势文化,以改变自己的文化生存与进展环境,提高本民族文化安全系数。为此,我们应采取如下对策:一是下大力气,实行措施,大力开发中文信息资源.虽然英特网在我国进展较晚,但进展速度却是空前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上网人数已达到 4580万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与 1997 年第一次调查时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