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导控机制和方法讨论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传播信息、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因此网络舆情对于现今社会进展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很多具有不良目的的网民利用网络蛊惑民心,宣传虚假言论和发布虚假信息,来制造人们的恐慌情绪,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干扰政府的正常管理工作 ,这就要求公安机关掌握网络舆情导控机制以及方法,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响应。引言公共安全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其中非常规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和财产有特别重大的破坏力。因此,政府应当对可能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控,在出现危险端倪时进行预警和干预,在事件发生后实施高效的控制,力图把不良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非常规突发事件往往牵涉到相当大规模的人群,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相互作用方式对于事件的演化和控制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假如用节点表示个人,用边连接具有接触或者其它相互作用关系的个人,那么这样的人群就可以用社会网络抽象刻画。一些具有极大破坏力的突发事件所凭借的载体正是这样的社会网络。在网络化的今日,这种接触和相互作用方式往往表现为网络联系,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网络舆情。1。网络舆情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展、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以及媒体信息的传播速率的不断加快,公众对媒体信息传播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这就导致了各级部门对网络舆情的高度重视,什么是网络舆情呢?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络传播的人们对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假如其信息的正确性及传播的范围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容易给社会的安定以及进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尤其对于中国,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较多,更需要注重对网络舆情的预警工作,注意对网络舆情的监控防患于未然。根据罗伯特。希斯的观点,避开危机的发生或者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成本最小、最经济也是最成功的危机管理方法。[1]近几年来,很多具有不良目的的网民利用网络蛊惑民心,宣传虚假言论和发布虚假信息,来制造人们的恐慌情绪,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干扰政府的正常管理工作,例如非典型肺炎传播最严重的时候,互联网上滋生了“政府要封锁北京"的谣言,导致市民哄抢商品,商贩哄抬物价,一度生活物资短缺,使政府在应对疫情的同时还要紧急调动物资平抑物价,缓解商品短缺现象。又如汶川大地震后因互联网上流传紫坪坝水库遭到污染的谣言,成都一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