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教版选修《好古敏求》教案

苏教版选修《好古敏求》教案_第1页
1/8
苏教版选修《好古敏求》教案_第2页
2/8
苏教版选修《好古敏求》教案_第3页
3/8
教学目标:1、诵读文本,整理有关文言知识。2、了解孔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重难点:1、理解并翻译本板块中的著名章节2、理解好古与信古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01、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音ch ǎ n,巴结、奉承),富而无骄,何如(怎么样)?”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其(表揣测)斯(此,这)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悟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常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02、2·23 子张问:“十世(1)可知也?”子曰:殷因(2)于夏礼,所损益(3)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注释】(1)世:古时称 30 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2)因:因袭:沿用、继承。(3)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译文】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评析】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法律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苏教版选修《好古敏求》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