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显忠:卖的不是红酒-是“生活方式”

苏显忠:卖的不是红酒-是“生活方式”_第1页
1/3
苏显忠:卖的不是红酒-是“生活方式”_第2页
2/3
苏显忠:卖的不是红酒-是“生活方式”_第3页
3/3
苏显忠:卖的不是红酒,是“生活方式”苏显忠:卖的不是红酒,是“生活方式” 织布印染、塑料工艺、互联网、红酒、餐厅,品酒客公司董事长苏显忠自己也没有料到自己会辗转这么多行业。他的人生字典里天生没有“安稳”两个字,因为“逆转”才是他人生的主题词。 从当年一家针织厂的印染工人,到今日坐拥 200 多家红酒专卖店,在周围人看来,每一次“逆转”,苏显忠都“踩对了点”:在电脑尚未完全普及时,他用网络联络海外买家;在电商泛滥时,他回归实体店销售;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活品质时,他又贩卖了生活方式。 20 世纪 90 年代 用互联网做海外生意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刚踏出高校的苏显忠被分配到珠三角地区的一家针织厂做漂染。他是技术型工人,每个月可以领到 1000 元工资。 见贤思齐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苏显忠在了解到周边同学的进展后开始反思自己,辞职创业的念头就此萌生。 “为什么不尝试着改变现状?”苏显忠对《中国经济周刊》回忆,当时为了积累资金,他在国企继续工作了两年。“好不容易攒下了 3 万,我就辞职了。” 万事开头难,苏显忠思来想去,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纺织行业,做起织布印染贸易。但是市场的现实与残酷,远远超过这个年轻人的想象,很快他就遭遇了挫折。 “一开始对做生意没有概念,3 万哪里够啊,”苏显忠笑着回忆,“一部电话就 6000 多块了。资金跟不上,没多久就做不下去了。” 失败是上天给予每个为梦想奋斗的人最大的财宝,虽然他的创业资金已经耗尽,但是苏显忠从失败中获得了很多的创业经验,有了更加清楚的思路。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很快就从失败的困境中走了出来。 他将目光转移到了塑料工艺业。经过四处奔波,他募集了一笔宝贵的资金,再一次孤身踏上创业路。 这次创业,他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独自包揽了塑料小工厂的 5个岗位,他既是老板,又是设计员,既是业务员,又是管理员。一人顶 5 个岗位,每个月可以节约 7500 元的人力成本,而这笔钱就是他维持生意运转的资本。 生意慢慢开始好转,苏显忠开始尝试着扩展营销渠道。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从香港带来一本类似于黄页的《香港贸易灵》,让他看到了寻找高端客户的商机。书中有很多欧美商家的 E-mail,通过网络就可以联络到海外的买家,那么产品销售就不再局限于国内,可以面对更加开阔的国外市场。 上世纪 90 年代末,网络在国内刚兴起,电脑还未普及,虽然发掘到商机,却因为不懂计算机,拓展海外的计划迟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苏显忠:卖的不是红酒-是“生活方式”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