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平湖秋月》艺术赏析摘要:陈培勋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既保留了民族音乐元素,又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多声部优势,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改编的钢琴曲中的精品。 演奏钢琴曲《平湖秋月》,既要注意演奏的技巧,又要注意深刻理解乐曲蕴涵的意境、表现乐曲的韵味、恰当控制演奏情感。关键词:钢琴曲;《平湖秋月》;演奏钢琴独奏曲《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陈培勋先生早期开拓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代表作品。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挖掘广东音乐素材融合现代作曲技法与个人创作理念,既保留了广东音乐原有的艺术风格,又与钢琴演奏技巧相融合,成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思想和审美情趣。一、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民族特征1、音色的民族化 用钢琴这一西方乐器载体体现浓郁的中国音色,陈培勋先生可谓匠心独运。在乐曲中,他模仿了扬琴、琵琶、古筝、箫等多种传统乐器的音色。如第 1 小节至第 9 小节,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的音流模仿扬琴音响效果柔和地出现,如微风拂过湖面,湖水轻起涟漪,展现出一幅笼罩在皎洁月色下的西湖美景,宁静迷人,景色平和。继而在扬琴伴奏下,飘来模仿古筝奏出的华丽而清脆流水般的旋律,仿佛晚风轻拂平湖玄奇微波,湖面波光闪烁。因此在弹奏这段旋律时,手腕要顺着旋律的方向平移,突出旋律音,使每个音符的音质晶莹透明,手指在触键时,手指贴键,使旋律的歌唱性得以充分展示。“起”乐段最后一小节的琶音和弦,像琵琶的扫弦,弹奏要果断有力。乐曲第二段,即“承”乐段,犹如走进平湖,凉凉的夜风伴着洞箫,深沉柔和的声音悠悠吹来,显得空旷而深远。乐曲结束时的尾声意境空明悠远,右手的颤音响起,似箫的颤吟,弹奏时应表现出箫特有的气息震颤感。2、在和声上体现民族特色钢琴是和声乐器,也是体现完美和声的主要乐器之一,好的钢琴作品需要精美的和声配置。作曲家在作品中,为了适应中国音乐的风格,体现民族的特色,在运用传统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又将表现民族色彩的和声与之相配合,有意淡化和声三度叠置的特点,使传统功能和声的效果削弱。作曲家为了使作品达到新的和声效果,采用替代和弦中的音、和弦上的附加音和省略和弦音的方法来增加五声民族音调的特点。如按传统功能和弦,第一拍的后半音应运用降 E—降 G—降 B—降 D 的和弦配置,但作曲家却利用替代和弦音的方法,用降 A 代替了降 G 来增强民族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