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有理数的减法一、背景知识《有理数的减法》一节取自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第二章《有理数》的第 7 节。本节内容包括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及 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数学上,在讨论解决新的运算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就是把新的运算转化为已有的运算,具体来说就是,想办法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因为加法运算已有法则可依,我们已经会做,只要能转化为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教学时,如何设计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步步深化最后有所发现的探究过程,揭示一个合乎逻辑的知识发生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减法法则)又学习了方法(矛盾转化法,难点分散法),既进展智力,又培育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观点(减法和加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对立(不同).趋于统一(成加法))。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和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基础上学习《有理数减法》,老师从类比的数学思想出发(类比非负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矛盾,提出问题,最后用新的理论来解决原先提出问题,解决原先发现的矛盾。这种把学生视为探究者,将教学过程模拟成一个“科研过程”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 法的意 义和法则;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运算;培育学生观察、归纳的数学能力及转化的数学思想。2. 过程与方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教学中老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究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育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三、教学过程i.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问题 1:我们知道,减法运算是与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那么可以怎样计算 (-8)-(-3)=?(学生:也就是求一个数“?”,使(?)+(-3)=(-8);即由于(-5)+(-3)=-8,可得(-8)-(-3)=-5 ①)问题 2:填空:(-8)+( )=-5(学生:(-8)+(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