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国利率政策动向分析法定准备金率、存款基准利率、贷款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及再贴现利率上调的可能性不大;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和活期存款利率可能被作为对冲措施,以组合拳的方式出现。 截至去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 8189 亿元。在较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下,汇率改革在今年仍是主线,而利率等其他货币政策措施将起到辅助性作用。 预期美联储年内仍有两次加息,随着加息空间的减少,强势美元也将难以维系,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会变得更大。而为了减少热钱套利行为对汇率改革再次造成大的冲击,继续保持我国资本市场的低利率水平,将继续成为今年汇率改革的必要条件。 法定准备金率与超额准备金利率政策分析 1、单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 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对应的货币乘数越小,由此派生出的货币越少。因此,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被喻为巨斧而非小刀,可见其影响程度之大。 目前有观点认为,央行对冲巨大的央票到期量,显得力不从心,有可能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我们并不同意这种说法,可以设想,若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必定会推高债券收益率,进而再度引发热钱的流入意愿。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又将导致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其结果无非是大幅增加了外汇储备,却没有改变流动性。 去年公开市场操作各类品种到期总量为 22042 亿,而今年公开市场操作各类品种到期总量为 22055 亿,两者基本相当。因此,在外汇占款流入速度有所回落的趋势下,央行完全有能力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其他创新手段来调控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况且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一线天的形势下,央行不会单纯动用法定准备金这剂猛药来紧缩经济,并引发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 2、单纯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意义不大,但可能以组合拳方式出现 截至去年年底,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利率为 4.17%。随着央行自动抵押贷款业务的推出,也将减少商业银行对备付金的留存,一直以来,超额准备金利率始终是货币市场利率的底线,而随着它的下调,充裕资金将推动货币市场利率的重心再次下移。在当前利率水平已经较低的形势下,监管部门已开始担心掉入流动性陷阱。我们认为,在中美利差已维持在一定幅度,热钱未见再次加速流入迹象时,央行不会单纯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而再度加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压力。但在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水平,增强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以及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情形下,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直至为零)又是大势所趋。 因此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