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七年级(下)第十四章《三角形》中 14.2《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上教版第十四章《三角形》中 14.2《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第一课时.上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何部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直观几何阶段、实验几何阶段和论证几何阶段.三个阶段实施年级实施内容直观几何六年级、七年级上第四章圆和扇形等实验几何七年级下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第十四章 三角形论证几何八年级、九年级第十八章 几何证明等第十四章以三角形为讨论对象.三角形是平面内最简单的直线型封闭图形,三角形的知识是进一步探究学习其他图形性质的基础.本章节的教学处在从是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期间,也是实验几何的最后一章,许多内容的呈现以实验归纳为主,同时也有些内容是通过说理来导出,或者把实验归纳与推理论证结合起来阐述.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通过实验操作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已有直观认识,所以实验探究与演绎说理相结合成为本章乃至本节课的教学主策略.此外,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证明中引入了辅助线,这些都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 经历对三角形内角和性质说理证实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演绎推理的意义,初步体验联想与构造的思维方法;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及其应用;并在知识发生过程和运用中进展理性思维.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性质说理证实的过程.教学过程说明AB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角的意义180°ABCDE__一、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说理证实1、开门见山,引出课题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形,今日,我们一起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你们知道多少?小学时,你们就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当时你们是通过量角器量一量、剪刀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去解释的.然而,量一量、拼一拼都只能对具体的三角形进行操作,不具有一般性,并且量、拼都会产生误差,所以通过操作来说明就不可靠了.因此,我们要用严谨的说理去证实.2、联想构造,说理证实如何说理验证?为了便于说明,我们结合图形△ABC,用符号形式表示出来.(1)将命题(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图像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符号语言:假如 ∠A、∠B、∠C 是△ABC 的三个内角,那么 ∠A+B+C=180°∠∠.(2)联想、启发要说明∠A+∠B+∠C=180°,想一想在已学的几何意义、定理中,会出现 180°的有哪些结论?(3)构造、说理 假如 ∠A、∠B、∠C 是△A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