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保密管理实务操作指引导读: 以商业秘密为主的涉密信息是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的核心要素,也是用人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企业泄密的主要途径即为员工泄密,员工作为涉密信息的特别载体,由于其离职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导致作为涉密信息权利人的企业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泄密管控,加之日常用工管理对保密工作的意识不强、相关概念不清等原因,更加重了企业涉密信息的外泄,使得企业面临着丧失竞争优势的风险。1.什么是商业秘密1.1 商业秘密包括哪些要件1.2 经营信息包括哪些内容1.3 技术信息包括哪些内容2.保密信息的范围和密级如何确定2.1 保密信息范围界定的注意事项2.2 保密信息包括哪些类型2.3 保密信息密级划分有哪些常见方法3.保密管理需要遵循什么原则3.1 保密工作对企业具有哪些影响3.2 保密管理工作如何有序高效执行3.3 保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用人单位常见的保密措施包括哪些4.1 纸质涉密文件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2 电子涉密文件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3 网络保密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4 办公设备保密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概念与定义 1.涉密信息:本操作指引方案涉及的保密管理中的“秘密”应做广义解释,其包括法定的商业秘密信息和非商业秘密信息,故此统称为涉密信息。 1.1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用人单位实行了保密措施,具有有用性,且能够为用人单位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此定义为法定概念。由此可知商业秘密具有四个要件,即秘密性、有用性、价值性和保密性。四个要件缺一不可。 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有用性:主要指能过为权利人带来潜在或现实的竞争优势。价值性:主要指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保密性:即为外界衡量商业秘密成立与否的最直观的认定条件。 1.2 非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在日常的用工管理中常常存在一些信息不具备商业秘密的价值性和有用性的要件,但该类信息恰恰是用人单位保密需求最大的部分,例如:公司老总的家庭住址,虽然其不具有有用性和价值性,但其一旦披露,将使公司老总面临不必要的骚扰,甚至危险。但法律框架内,仅对商业秘密的泄露救济予以了相关规定,假如此类非商业秘密遭到泄露且未达到承担侵权责任的程度,则法律救济途径上存在一定的盲区。因此,该类信息作为非商业秘密信息的涉密信息进行保护十分必要。据此,本项目中所有的涉密信息均做扩大解释,包括商业秘密和非商业秘密。 2.保密期限 保密期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