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标要低价-盈利靠索赔

中标要低价-盈利靠索赔_第1页
1/2
中标要低价-盈利靠索赔_第2页
2/2
中标要低价 盈利靠索赔 “因祸得福”是一个看字面就知道什么意思的成语,但用例子来诠释一下,会更印象深刻。 1984 年,中国水电部鲁布革工程管理局和日本大成株式会社签订了鲁布革引水系统工程承包合同。工程开工后不久,日本大成株式会社引燃了导火索,他们说业主没有根据合同规定提供合格的三级标准现场公路,承包商车辆只能在块石垫层路面上行驶,造成轮胎严重的非正常消耗。他们要求业主给予 400 条超消耗轮胎补偿,也就是“业主违约赔偿”。 尽管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只补偿了 208 条轮胎。但面对毫无概念的索赔,原本在国际市场上很普通的一起索赔事件,在国内却引起了轩然大波。“索赔款哗哗地流进了日本人的腰包”、“拳击老手打来的一记重拳”、“我们输得太惨了”……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舆论的力量是伟大的,“工程索赔”这个概念在喧闹声中着陆于中国建设业界。没两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发布,这部由国家工商管理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法规标志着我国的施工合同和索赔管理开始与国际接轨。 因祸得福。 但事情远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建设市场日渐 “僧多粥少”,“工程索赔”这个非新概念成了大多数承包商不敢触及的烫手山芋。 “索赔?除非不想干这个工程了?”某项目经理瞪着眼睛说。 “我们与甲方商讨索赔问题,书面材料检查了好几遍,‘索赔’这个字眼一律用‘协商’一类的词代替。”某项目经理无奈地说。 “对不起,不是我不同意介绍我们项目的索赔经验,实在是这要报出去,影响太不好了,我们企业还要生存啊。”当我们想让一些有索赔经典案例的单位介绍经验时,得到的答案基本如此。 中国的建筑市场,承包商、业主和监理方之间有着浓厚的“人情纽结”,而索赔是伤他们感情的罪魁祸首。于是,索赔在中国成了一个上不得台面的话题。 问题出在哪? 首先肯定出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环境上,施工企业面对建筑市场往往饥不择食,索赔这种“伤感情”的事,死也不会做的。其次,成本管理仍然是许多施工企业的痼疾,庞大的开支压在身上,低价中标也认了,为了能接到工程,他们对业主的态度往往是小心翼翼,这甚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听过一个笑话,葛洲坝集团一个 25岁的单身小伙子,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三峡集团的姑娘,他胆怯地问:“人家能看得起我吗?那是业主方啊。”在这样的局面下,索赔?门儿都没有! 听说,许多国际工程项目通过成功的索赔使工程利润达到了10%~20%,更听说,有的工程索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标要低价-盈利靠索赔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