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诊断学是讨论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本课程的任务是讲解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巧;心电图、肺功能和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二、课程基本要求:在深化领悟各个症状的病因和机制基础上,学会与患者接触和沟通,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深化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能用法律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掌握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图像分析。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根据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法律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楚、书写全面、符合要求的住院病历。(一)问诊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熟悉特别情况的问诊技巧。常见症状学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除课堂讲授外,部分内容自学。(二)体格检查1、 掌握视、触、叩、听、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2、 掌握一般检查各项内容的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 掌握头、颈部各器官的检查方法、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4、 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和肺部的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掌握胸部的体表标志、肺部异常体征、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乳腺的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学习询问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5、 掌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的临床意义。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 S1、S2的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掌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的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心包摩擦音的产生机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