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姓名:XXX学院:XXXXXX学号:XXXXXX前言“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然而,2025 年的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规模达到近 700 万人,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无疑,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开,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接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为此,我们调查小组四人在 11 月份,采纳问卷调查方式对我校本科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大学生就业意向。总共调查人数 162人,其中男 88 人,女 74 人。调查事实(一) 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态度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式严峻,就业困难。并且大部分学生实行继续深造来提升自我竞争力,另有一部分实行职场求职方式来就业。仅有少部分大学生表示对就业情况不了解。(二) 求职中的困扰因素 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大学生就业的困惑绝大多数来源于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担忧和对社会缺乏了解,对于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也是占据相当大一部分其他几个因素也占了一定比重,几个因素间的比重相差不多(三)求职优先考虑因素 由饼状图可知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看重个人进展机会、薪酬与福利和地域因素三个因素,在多项选择中分别占据 69%、54%和 47%。三者比重相差也不远。(三) 就业单位选择调查得知,基于我校是政法类学校,选择单位大多倾向于政府部门,与专业对口的同时,铁饭碗的待遇也令人趋之若鹜。其次是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营、外资),这些企业一般效益高,待遇好,进展空间大。(四) 就业信息猎取方式(多选)由图表可知,大学生猎取就业信息绝大多数来自于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和互联网等通信网络猎取就业信息。其次是亲戚朋友的保证性的渠道,在信息化的时代,运用网络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因此大众媒体的信息猎取渠道也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原因分析自 1999 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文凭不再是金饭碗的标志,,大学的普及和遍布让大学生就业充满了竞争力。而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另外,大学生就业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形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