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余弦定理(一)知识梳理余弦定理:(1)形式一:,,形式二:,,,(角到边的转换)(2)解决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唯一解)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唯一解)题型一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角例 1.已知△ABC 中,sinA∶sinB∶sinC=(+1)∶(-1)∶,求最大角. 解: ===k ∴sinA∶sinB∶sinC=a∶b∶c=(+1)∶(-1)∶设 a=(+1)k,b=(-1)k,c=k (k>0)则最大角为 C.cosC===-∴C=120°.评析:在将已知条件中角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时,运用了正弦定理的变形式: a=2RsinA,b=2RsinB,c=2RsinC,这一转化技巧,应熟练掌握.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所以角 C 最大。题型二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解三角形例 2. 在 △ ABC 中 ,=,=, 且,是 方 程的 两 根 ,。(1)求角 C 的度数;(2)求的长;(3)求△ABC 的面积。解:(1) (2)因为,是方程的两根,所以 (3)评析:在余弦定理的应用中,注意与一元二次方程中韦达定理的应用。方程的根往往不必直接求出,要充分利用两根之和与两根之差的特点。备选题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 3. 在中 , 内 角 A 、 B 、 C 的 对 边 长 分 别 为、、, 已 知, 且 求 b 解 法 一 : 在中则 由 正 弦 定 理 及 余 弦 定 理 有 :化 简 并 整 理 得 :. 又 由 已 知.解得.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 .又,。所以…………………………………①又,,即由正弦定理得,故………………………②由①,②解得。评析:从近年高考考纲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正余弦定理的考查.在备考中应注意总结、提高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此题事实上比较简单,但考生反应不知从何入手.对已知条件(1)左侧是二次的右侧是一次的,学生总感觉用余弦定理不好处理,而对已知条件(2) 过多的关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甚至有的学生还想用现在已经不再考的积化和差,导致找不到突破口而失分.例 3.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证明:。证明:由余弦定理知:,则,整理得: ,又由正弦定理得:, , 评析:三角形中的证明,应充分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的公式,在边、角关系中,明确证明思路,都化为边的关系或都化为角的关系。. 点击双基1.在△ABC 中,若 a=2, b=2, c=+,则∠A 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6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