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三级)案例诊断问答题♣ 一般心理问题:1、该求助者的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引起的。2、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助,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的症状由现实刺激引发,有道德性,心理冲突属于常形。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反应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没有泛化。5、病程未超过2个月。6、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 严重心理问题: 1、该求助者的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2、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助,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症状由现实刺激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4、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已经泛化。5、症状表现:(从案例内容中摘取排列) 6、症状持续时间长,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影响了社会功能,有回避出现。 诊断技能问答题♣ 如何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1. 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 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 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 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进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化探究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 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1. 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 提问中避开失误。3. 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 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 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 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 收集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1、人口学资料;2、求助的原因和对咨询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