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降低成本途径的探讨 本文概述了电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了电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结构层次并分析了各层次模型的问题,然后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关键技术、设计约束及系统特点。1 引言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不断推动,最终结果是使发电企业走向市场,成为竞争的主体。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采集综合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及时做出合理决策,达到既保证足够的机组安全裕度,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又保证企业的目标利润,走“安全效益”型的管理道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我国发电企业目前必须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发电企业亟需开辟全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应该涉及到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以生产经营的过程为管理重心,强调对过程的全面控制,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这就是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是依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表现为估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一整套估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估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既是对已经选定的各个决策方案,统一以货币形式进行综合和概括,借以总括地反映企业总体在一定期限内所应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同时,又要以它为依据,作进一步分解、落实,使之具体化为企业内部各层级、各单位在具体完成企业总体目标和任务中,各自应实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并以此作为它们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准绳和进行业绩评价的依据。全面预算管理根据“目标倒逼、责任到位、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思路,在模拟和预算的基础上,据根据企业的进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结合电厂和电厂所处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厂全年主要目标(利润、上缴、电量、费用、经济指标、燃料成本等),科学、合理地制定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经营中各种资源消耗指标和费用开支指标,并根据预定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系统通过及时统计各相关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出与计划指标或预测指标的差异,加强过程控制,对脱离目标的不利差异及时分析,实行纠正措施,以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量本利管理子系统、费用管理子系统、指标管理子系统、综合计划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燃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