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五讲--超静定结构设计

第五讲--超静定结构设计_第1页
1/10
第五讲--超静定结构设计_第2页
2/10
第五讲--超静定结构设计_第3页
3/10
第五讲 超静定结构设计理论一、荷载平衡法概述(一)荷载平衡法的基本概念1、什么叫荷载平衡法? 图 5.1 简支梁的受力状态若N p=ql28f ,则q=qe 为自平衡体系,构件为轴心受力构件没有反拱和挠度我们称图 5.1(a)为平衡状态,5.1(b)为不平衡状态。注意:为了达到荷载平衡,简支梁两端的预应力筋中心必须通过截面重心,即偏心距必须为零,否则该端部弯矩将干挠梁的平衡,使梁仍处于受弯状态。荷载平衡法就是选用一个预加力和它的c .g.s曲线,使所产生的反向等效荷载正好与外荷载相等,即平衡掉外荷载。这种方法叫荷载平衡法。2、荷载平衡法的优点:① 由于预加应力会对连续梁产生次弯矩,使得这种梁的分析变得比较麻烦。而荷载平衡法有如分析非预应力结构一样,避开了次弯矩问题。大大简化了预应力连续梁的分析。② 它为板、壳体、框架设计提供了一条特别简便的途径。3、如何选择c .g.s线?c .g.s线就是指预应力筋的截面几何重心线。从图 5.2 可知:若要平衡掉均布外荷载,则c .g.s线需布置成抛物线;若要平衡掉集中外荷载,则c .g.s线需布置成折线;若要平衡掉均布+集中外荷载,则c .g.s线需布置成抛物线+折线,依此类推。 图 5.2 预应力筋c .g.s线的选择(二)荷载平衡法的设计步骤图 5.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以图 5.3 为例,设计步骤如下:1、首先按经验选择试算截面尺寸,由截面跨高比确定截面高度,连续梁l/h=12~22,而截面高度与宽度之比h/b≈¿¿2~2.5。2、选定需要被平衡的荷载值qbqb=qG+qQ+kqL式中,kq L选大了,易形成反拱,选小了,易挠曲。因此,我们一般取活载的准永久荷载,这样取值将使结构长期处于水平状态而不会产生挠度或反拱。3、选定预应力筋束形和偏心距根据荷载特点选定抛物线、折线等束形,在中间支座处的偏心距和跨中截面的矢高要尽量大,端支座偏心距应为零。如有悬臂边跨,则端部预应力筋c .g.s线的斜率应为零,如图 5.3 或 5.4 所示。图 5.4 悬臂梁的c .g.s线的布置4、根据每跨需要被平衡掉的荷载求出各跨要求的预应力(初始张拉力Ncon≈1.2~1.25N pe),取各跨中求得的最大预加力N p 作为整根连续梁的预加力。调整各跨的垂度使满足N p 与被平衡荷载的关系。5、计算未被平衡掉的荷载qnb引起的不平衡弯矩M nb,将梁当作非预应力连续梁按线性分析方法进行计算。6、核算关键截面的应力:σ=N pA ±M nbW ,若求得的顶、底纤维应力都不超过许可限值,设计可进行下去,否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五讲--超静定结构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