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12.1 质量目标12.1.1 概述为确保本标段工程施工质量,对全部工程项目内容实施有效管理,满足发包人要求,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将全面推行当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结合本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策划,讨论确定工程项目的关键过程、特别工序、编制项目质量计划,使工程施工和全部质量活动处于全过程受控状态。12.1.2 质量目标我们的质量目标是:工程合格率 100%,单位工程优良率 80%以上,使业主达到 100%满意。(1)制订质量目标的目的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订质量管理方案,明确质量管理职责,确立质量管理控制点,编写质量控制措施,以全面满足发包人招标文件质量要求,使项目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创建优质工程。(2)建立本质量目标的主要依据①GB/T19001-2000idt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②《质量手册》;③ 招标文件中所列的规程、法律规范;④ 与此投标书相关的国家法规;⑤ 建设单位的相关指示和要求。(3)本质量目标的适用范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合同内容工程项目的全部范围,包括土石方明挖、钢筋制安及砼浇筑等。12.2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12.2.1 建立质量管理方案(1)建立质量管理的专职机构,作为推动质量管理的工作班子。(2)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分析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环节,分清这些环节之间的联系,提出建立多种质量保证组织子体系和质量保证工作子体系的方案,并给予这些子体系在生产中的功能、作用、职责和各子体系之间关系,分别将质量保证组织子体系和质量保证工作子体系两个方面形成网络,使之形成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3)开展目标管理。项目部将根据合同中对质量的要求,按年制定出改进经营管理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具体目标。按目标制定、目标展开、目标推动和目标评价四大步骤实行目标管理。(4)建立工序管理的正常秩序。完善工序检测手段和考核手段,使生产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起作用的人、机(设备)、原材料(数据)、工艺和环境五种要素保持稳定的状态,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5)组织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对各子体系在目标管理、工序管理以及其它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群众性攻关活动。(6)组建质量反馈网络系统和信息处理中心。及时收集和处理信息,为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提高质量提供信息基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