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一、“光辉的历程”——我局超高层钢结构施工历史回顾 同发达国家相比,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成熟及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高、大、新、尖”的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耸立,成为国民经济高速进展的重要标志。而钢结构因其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抗震能力强等优势和特点被人们广泛应用于高层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中。中建三局以其“敢为天下先,争创第一流”的企业精神和勇于承接“高、大、新、尖”工程的胆魄和实力,瞄准了这块尚待开垦的沃土,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于1986 年率先承建了当时全同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的建筑——高 165.3m 的深圳进展中心大厦,仅10 个月便完成了主体 11000 吨钢结构施工任务,垂直最大偏差 25mm,提高了美国 AISC 法律规范程度的标准,并首先运用 CO2 气体保护半自动焊用于超厚钢板焊接的新工艺,刻苦钻研、反复攻关,终于成功地解决了 130mm 超厚钢板的焊接技术。填补厂国内超厚钢板焊接的空白,整个工程的焊接质量 10O%超声波探伤,100%合格,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该工程成套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在我国起步较晚的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深圳进展中心大厦钢结构成套安装技术因此分别获 1988 年、1989 年度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由于在深圳进展中心大厦超高层钢结构安装中取得的重大成功,1987 年又中标承建了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超高层建筑,高 146.5 米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仅用 7.5 个月的工期便“安全、优质、高速”地完成了主体 10470 吨钢结构的施工任务。钢结构主体垂直度偏差仅为 17mm。提高了日本 JASS 法律规范标准,焊接 100%探伤,100%合格,受到业主及各界的高度赞誉,该工程荣获上海建筑质量最高奖——“白玉兰”奖和国家建筑业最高奖——鲁班金像奖。此后我们又承建了上海太平样大饭店、新金桥大厦及①界广场等国内具有较高声望的钢结构工程,特别是1995 年 6 月 9 日封顶的高 383.95m 的深圳地王大厦,我局仅用 1 年零 12 天(比合同工期提前两个多月)便安全、优质、高速地完成了 24500 吨主楼钢结构的施工任务,主体垂直度总偏差向外17mm,向内 25mm,提高了精度,仅是美国 AISC法律规范允许误差的 1/3(向外 51mm,向内76mm);焊缝延长米 60 万(其中立焊、斜立焊缝占 1/7)100%探伤,100%合格,优良率达94%,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