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程概况本工程陆域纵深约 1000m,陆域形成总面积 243.4 万 m2,其中,填筑面积 202万 m2。以原有老大堤为界,本工程陆域范围分为 2 个部分,一为海塘以内区域,包含为盐田区域、农田和村庄等;二为海塘以外区域,主要为滩地。区域地貌及用途分类如下表所示:区域划分区域面积(万 m2)区域用途原地面标高(85 高程,m)原地面标高(理基,m)盐田区域105.66 重箱、空箱堆场0.35~1.02.2~2.85农田区域(一)30.31 辅建区、道路1.05~1.602.9~3.45区域(二)6.38 海关查验、辅建区0.45~2.002.3~3.85区域(三)5.27 空箱堆场1.15~1.803~3.65村庄区域(一)1.80 道路、大件箱区1.40~2.003.25~3.85区域(二)1.33 辅建区、道路1.10~2.002.95~3.85区域(三)0.56 空箱堆场1.80~2.503.65~4.35区域(四)1.80 辅建区1.45~1.803.3~3.65填海区域区域(一)39.43 重箱堆场-5.00~0.00-3.15~1.85鱼塘区域区域(一)4.54 重箱堆场01.85区域(二)8.01 重箱堆场01.85本工程陆域形成采纳吹填砂和回填相结合的方法,先吹砂至 2.35m,打设塑料排水板后回填开山石。然后进行地基处理。二、 执行标准(1)《港口工程地基法律规范》(JTJ250-98)(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法律规范》(JGJ79-2025)(3)《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法律规范》(JTJ296-96)(4)《港口工程地质勘察法律规范》(JTJ240-97)现行港口工程行业标准三、 讨论目的本工程陆域形成面积 200 万 m2以上,区域内地形地貌的差别较大,同时工艺设计中采纳轨道式场桥方案,场桥轨道对地基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对地基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保证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节约工程造价,有必要对地基处理进行专项讨论。四、 地质条件工程区域场地浅部由一套海相淤泥质土组成,含水率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具有高压缩性和高灵敏感度,累积厚度达 5.6~30.7m,其天然承载力低,易引起基础的过量沉降或滑移破坏,一般不宜直接作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本工程浅部软土地层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必须进行软基处理。集装箱堆场可采纳堆载预压法,由于场地浅部为深厚的软土,土的渗透性较差,可设置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等排水竖井,增加竖向排水通道,加快排水固结速率,由于场地陆域中部、南部有③1、③2层砂性土粉粒含量较高,局部相变为粘性土,渗透性相对较高,故排水竖井深度宜达到③层砂性土。根据勘察所揭露地层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