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从旧工业厂房到创意空间近几年来,中国城市中的旧建筑再利用,特别是旧工业厂房的改造,成为一个潮流,由工业厂房改建为创意空间已成为一种新的设计类型,时尚的创意空间把建筑与艺术设计、艺术家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与设计师一样,艺术家们正在以激动人心的新方式,栓释着各种重建先前散乱的建筑与城市景观秩序,力图以历史为依托来挖掘和放大当代文化价值,在后现代艺术这样另类视角下,低历史价值的建筑所拥有的重要的意义开始被人们从更加广阔的视野加深理解。一、后工业社会的设计:走向艺术与科学之间当今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其影响所及,并不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还波及到哲学和认识领域。在这一信息爆炸引发的社会面貌和人类观念大动荡和大改变的时代,设计自身也正经历着“质”的变化。与过去相比,后工业社会最根本的改变还是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之前,“两极对立”是人们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信息的侵入,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似乎正在消失,随着这种对立的消失,工具理性以及这种理性依赖的逻辑原则也正在受冷落,以往那些被人们视为相互对立的和矛盾的现象,不再呈现一种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关系,而是同时呈现,甚至相互融合。一向作为“工具理性”之典型表现的设计领域,一反常态,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大量设计的“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很明显,这种价值正是后现代艺术追求的东西。这意味着,在当今社会中,设计产品正在迅速地与艺术产品靠拢,设计过程正在与艺术创造接近。人们已经证明“设计应该被认为是一个技术的或艺术的活动,而不是一个科学活动。设计——似乎可以变成过去各自单方面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文化之间一个基本的和必要的链条或第三要素。”总之,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一个二者之间对话的“边缘地带”迅速形成。二、创意空间:一个地理概念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LOFT理念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纽约,80年代迅速兴起.随着个件化浪潮卷土袭来。这个被西方艺术家称之为LOFT的新建筑形式,在20世纪后期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时尚的居住勺生活方式时,其内涵已经远远超出厂这个词汇的最初涵义。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出现改造和利用工业建筑为文化空间的现象。一大批艺术家、设计人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机构进驻空置厂房。包括设计、出版、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生产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出于各种特殊的行业要求和使用目的,人驻者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新定义与改造,他们带来的是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的理解。这些空置厂房经他们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作品,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而这批人驻者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产物,他们展示了个人理念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新的关系: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798工厂、八号桥、LOFT49等已经由一个地理概念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甚至成了城市中新的文化旅游景区。LOFT现象所呈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处理艺术勺生活的关系的新的策略。这种方式是艺术家的个人理想与新经济模式、新社会结构,与都市化进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三、城市再生的契机我们的五六十年代已经成为新的遗产,其建筑本身已经成为情感投射对象、怀旧情绪的指向,LOFT文化现象提醒我们,个但要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也要适当保护新中国早期的建筑遗存。应该站在新的社会构架和城市沙盘的这边,重新审视和评估它的价值与能量。创意LOFT空间出现的前提是大量工业厂房的废弃与闲置,这种空间的出现首先是因为都市发展和都市功能的转型,许多工厂被迫搬离城市中心地带与近郊;其次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对空间需求的变化,旧有的空间失去使用价值;有时则是整个产业的衰败遗留下了空间。无论是哪一种原因,这类空间出现正是所谓后工业时代来临的具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