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9-8119(2006)02-0039-03二维随机的多目标欺骗干扰原理及实现李坤高梅国李云杰(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1)摘要研究论述了一种在基于DRFM的雷达干扰系统上实现掩护式欺骗干扰的新方法。基于雷达“旁瓣干扰”的干扰原理提出了距离方位二维随机的多假目标干扰的实现方法。给出了在某雷达对抗验证系统上的干扰效果图。关键词数字射频存储器,DSP,掩护式干扰,随机StudyandRealizationofDRFMBasedCoverJammingLikunGaomeiguoLiyunjie(ElectronicEngineeringDepartment,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AbstractThispaperstudiedtheprincipleofcoverjammingandDRFMbasedRadarjammingsystemrealization,advancedanewmethodofrange-angletwodimensionsrandommulti-targetcoverjammingbasedonsidelobejamming.Discussedtherandomrangeandrandomanglerealization,gavethejammingeffectoncertainECMsystem.KeywordsDRFM,DSP,Coverjamming,Random1引言未来战争是一场在高科技条件下的高度信息化的战争,雷达对抗技术是改善武器系统和军事目标生存与发展条件的有效手段。现代雷达大多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反干扰,如果干扰信号不具有相参性就很容易被敌方雷达处理掉,并被作为反跟踪和打击的目标。数字射频存储器(DigitalRFMemory)作为干扰现代雷达的重要干扰源,其基本功能是高保真地存储和复制输入信号的频率以及脉冲内调制特性,在需要时对复制信号加上适当地延时、频移或变换,产生高逼真度的欺骗信号,以实现对敌方雷达的有效欺骗或干扰。通常的基于DRFM系统的掩护式干扰方法是对雷达脉冲进行延时转发而产生大批的在同一方位上的干扰假目标,即“距离多目标干扰”的方法。其缺点是干扰的位置相对固定,干扰很容易被识别和相关处理掉。二维随机的多目标干扰就是在距离上通过随机延时实现“距离多目标”,同时利用旁瓣干扰技术来实现“方位多目标干扰”。每个假目标分别由一对随机数来描述及控制假目标的距离和方位。理论上,假目标可以出现在干扰机所在的雷达搜索平面范围内的任何位置,能够有效的干扰采用现代体制的脉冲压缩雷达。2基于DRFM的干扰机原理及组成数字射频存储技术是一门新技术,它是随着威胁信号的增加和对电子干扰能力的更高要求发展起来的。数字射频存储技术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将输入射频下变频为中频信号,经A/D变换后成为数字信号,写入高速存储器中。当需要重发这一信号时,在控制器控制下读出此数字信号并由D/A变换为模拟信号。然后用同一本振作上变频,得到射频输出信号,完成对输入信号的存储转发。图1DRFM的工作原理[1]图2是一种基于C6701和DRFM的雷达干扰系统框图。与图1的基本结构相比较可以看出,控制电路部分具体的由FPGA和C6701来实现。因为FPGA具有大规模集成化和在线可编程的特点,所以可以用一片FPGA来取代许多其它的周边控制逻辑电路,使得外围电路简单。增加一个TIC6701DSP用来实现各种调制运算,当其工作在150MHz时具有900MFLOPS的浮点运算能力,可以完成对干扰雷达信号的各种较为复杂的脉冲调制和多普勒频移调制运算。图2基于C6701和DRFM的干扰机框图干扰机接收到雷达射频信号,下变频后经A/D采样转化为数字信号送往FPGA,因为FPGA具有更高的实时性,由FPGA来完成雷达信号的检测和分选。对于符合干扰雷达特征的雷达脉冲,由FPGA发出写FIFO信号,将该脉冲存入FIFO中保存下来作为后来调制或转发干扰的资源。DSP则根据干扰调制的要求对干扰雷达脉冲信号进行调制并复制到双口,复制到双口中的位置映射为雷达与假目标的距离。输出由FPGA控制,从双口的首地址开始顺序输出,经D/A转换后再经上变频到RF输出而产生由近及远的假目标回波信号。3距离和方位二维随机的多假目标干扰原理及实现3.1二维随机的多目标产生原理二维随机的多目标点迹干扰是建立在旁瓣进入的干扰基础之上的。所谓旁瓣干扰就是由干扰机自动测出干扰雷达的主瓣和旁瓣后,在旁瓣期间(全部或局部)施放干扰。如果保证雷达旁瓣所接收到的干扰功率大于或等于雷达所能检测到的最小功率,那么雷达就会把旁瓣干扰瞬时主瓣指向的方位误认为是目标的方位,这就形...